【SEO知識】SEO要融入網頁設計

16/06/2022by SEO.HKWeb+

SEO要融入網頁設計 係非常重要, Web Design 由過去只考慮使用者,到而家需顧及 Search Engine 既友好度。 SEO 肩負網站設計既重要角色,目標吸引更多流量,最終令你既網站更具價值。

SEO要融入網頁設計

整網站,其實唔係太複習既過程,現今既傻瓜網頁架站平台:WordPressWixWeebly等,都讓你輕易咁整到屬於自己既網站。咁我哋既IT公司咪無生存空間?其實,HKWeb+等既公司係協助你網站可以俾搜尋引擎搵到,SEO+更加幫你既網站排係更前既位置,提升訪客流量,增強品牌形象。

寫網站千奇唔好隨心所欲,要先SEO,再設計。

SEO要融入網頁設計

有好多網站擁有人「孤芳自賞」自己既網站,就係因為佢哋無足夠架站既經驗及知識,相關 Web Pages 出現結構性既缺陷,令 Search Engine 「望而生畏」。SEO+為你提供SEO知識,幫你創建高搜尋引擎友好度既網站。

SEO要融入網頁設計 – Less is More:針對網站主題

好多人希望做大自己既網站,有大志係好,但一般人難以做得出色,同時有機會令到網絡爬蟲難以評估要訪問既網站。正如SEO+咁,我哋既主題係 SEO ,所有 Keyword 都係圍繞 搜尋引擎優化 。當 Googlebot 到訪,佢就非常清楚 SEO = SEO+,佢就會向輸入 SEO 相關 關鍵字 既網民,推介我哋既內容。

保持主題既特色先可以令SEO發揮最大功用。


明確既網頁主題

頁面優化係對website既整體既optimization,需要對所有既元素(網頁命名、網頁標籤、標題、內容)進行整合,要充分利用keyword係網站既佈局,你要留意以下幾點。

  1. 網站主題同各個網頁既主題係唔同既
  2. 網站每一個頁面都必需有主題
  3. 一個網頁主題可能係另一個網頁既副主題
  4. 網站主題同網頁內容有高關聯性

如何命名網頁

Domain入面有你既關鍵字,對SEO有一定既幫助。同樣,網頁檔案名稱包含keyword亦做到搜尋引擎優化。例如我哋做SEO,可以將網頁命名為knowledge-seo.htm、technique-seo.htm咁,Search Engine會好容易識別到你係做SEO。

要用「-」,而唔係「_」。即係knowledge-seo.htm,而唔係knowledge_seo.htm


標題要精簡

Title 長度應該要精簡,英文控制係40~60個字母內,中文亦有適當長度。Search Engine 唔會睇超過特定長度既標題,所以要技巧性將keyword放入標題,提升搜尋友愛度。

SEO要融入網頁設計-標題長度

Title 過長,所以Google無法顯示超出長度既結果


要加公司名嗎?

之前所講,Title長度十分寶貴,除非有特別需要,SEO+唔建議將公司名放係標題入面。你可能會諗,公司名好重要,可以提高品牌效應…

我哋一齊換位思考,一個潛在客人,第一件事並唔係關心品牌名,而係佢要得到相關搜尋既答案;另一方面,搜尋引擎亦唔會將你公司名列為計分項目,佢只關心你網頁既內容能否介定為有效既搜尋結果。咁你就明白,公司名對兩者都係Nothing。

如果你真係想將公司名放入標題,又仲有空間既話,可以將佢放係最尾。

<title>SEO要融入網頁設計 | 吸引更多流量 | HKWeb+</title>

如果公司名有目標關鍵字,亦可考慮放係較前位置。

<title>SEO要融入網頁設計 | SEO.HKWeb+ | 吸引更多流量</title>


善用標籤語句

以下係Search Engine既原始碼標籤,更容易令搜尋引擎知道你網頁既特徵同背景資料。網頁既描述會放係<head>同</head>之間。

<meta name=”author” content=””>作者標籤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版權標籤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關鍵字標籤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網頁描述標籤

如果你既網站有較多既圖片同影片,描述標籤就非常重要,Search Engine靠佢獲得web page既解碼,長度約為250個英文字母。

你可能感興趣

【SEO入門】SEO幾耐先見效:94.3%既新頁面無任何排名

08/06/2022by SEO.HKWeb+

SEO.HKWeb+接觸客人整 SEO ,最多人問既一個問題係 「 SEO幾耐先見效 」,當我哋講出答案後,佢哋就會搬出其他 SEO公司 既搜尋引擎優化同HKWeb+做比較,但我哋可以好肯定話俾大家知,如果短時間可以提升搜尋結果排名,呢啲 SEO公司 有機會用咗啲 黑帽SEO

SEO幾耐先見效

呢篇 SEO優化 要幾耐先有效既文章,可以初步俾到你整 SEO 既一啲預算。

  • 1. 整SEO可以保證提升排名及流量
  • 2. SEO整幾耐先見效
  • 3. Domain Age 與 SEO 排名既關係
  • 4. SEO 要整幾多個關鍵字
  • 5. 要幾耐先獲得 Google 排名
    • 5.1 74.8%1年域齡既網頁,係無搜尋排名
    • 5.2 有幸入到第一頁既新網頁,需要持續2-6個月既 SEO
    • 5.3 Keyword 既熱門程度、查詢次數與 SEPR 排名

SEO幾耐先見效

1. 整SEO可以保證提升排名及流量

實際上係無辦法保證。Google演算法有大量既計分項目,連SEO工程師都無法破解所有細項,咁市面上既 SEO公司 又點樣可以保證將你既網站係指定時間幫你獲得大量流量、提升搜尋結果排名。有信譽唔好既SEO公司可能用黑帽手段將網站馬上排係較高SEPR既位置,但當你繳付高昂既 SEO費用 後,你 Website 排名亦會跌得好快。

正確、持續既網頁、內容上既優化,先有可能獲得唔錯既排名與流量,但絶不保證。

2. SEO幾耐先見效

我哋既答案係無確實時間,有時1-2個月見效;有時要超過3個月,大多數要6個月既 SEO 先會見到效果,

搜尋結果排名係受大量既因素所影響:關鍵字既搜尋趨勢、流量既變化、網站內容既質量、網站規模與架構、SEO 既投入、優化既技術、 Page Speed ,競爭對手既情況等等, SEO 大概要 6個月先見到成效。雖然搜尋排名每 3 日就會更新一次,但相關效果並唔大。雖則 6 個月先有較穩定既成效,問題在於每個項目、網站完全唔同。所以SEO要整幾耐?你盡量有個打持久戰既心理預期。

3. Domain Age 與 SEO 排名既關係

ahrefs 統計咗2百萬個隨機關鍵詞,排係搜尋結果前10既網域年齡,數據如下:

SEO幾耐先見效 _ Domain Age 與 SEO 排名既關係

可以睇到,排在前10的頁面平均係650日(約2年)以上,搜尋排名越高,域齡越老。排係第一名既網站平均存在近950日(約3年)。

排係搜尋結果前10既網站:

  • ~60%係3年以上;
  • <20%係2年;
  • 22%係1年以下既網站。

4. SEO 要整幾多個關鍵字

SEO公司唔會淨係整1個關鍵字,而係向你建議5~10個 Keywords (例如「網上行銷」,SEO公司會向你推薦其他附屬關鍵字:「網上行銷推薦」、「網上行銷要點做」、「網上行銷要注意什麼」等)。

* 權威既SEO網站顯示,關鍵字可能高達 20~30 個「長尾關鍵字」。

記住,你唔係葉問,好難一個打十個。多啲既 Keyword 可以增加你打嬴競爭對手,較易 SEO ,更易取得較高既 SEPR 排名。

5. 要幾耐先獲得 Google 排名

5.1 74.8%1年域齡既網頁,係無搜尋排名

ahrefs 隨機抽取2百萬個1年內既網,統計呢啲頁面既 關鍵字 排名,結果如下:

要幾耐先獲得 Google 排名

藍色係前10排名既頁面,橙色係第11-100排名,灰色係無獲得前100排名。

左側係所有頁面平均數據,右側三個係高域名權重(DR係ahrefs自己衡量域名外部連結既權重指標)。

可以睇到,1年曆史既網頁,只有5.7%獲得了至少一個 關鍵字 排係前10名。域名外部連結越強,這個比例就越高,新頁面獲得較好既排名。

74.8%的1年新頁面基本上沒有排名。

5.2 有幸入到第一頁既新網頁,需要持續2-6個月既 SEO

再睇睇呢5.7%獲得排名既 Web Page,從無排名到進入前10用咗幾耐時間:

SEO幾耐先見效 _ 無排名到進入前10

大部分頁面用咗61-182天,由無排名到爬入前10,即係2-6個月。

要注意,呢個數據唔係話新頁面要用2-6個月做 SEO 就排到第一頁,即係5.7%入到第一頁既頁面所用既時間,剩低既94.3%根本沒進第一頁。

5.3 Keyword 既熱門程度、查詢次數與 SEPR 排名

越熱門、查詢量越高既 Keyword,新頁面獲得排名既比例就越低,查詢量每月 5 萬次以上既熱門詞,只有 0.3% 既 1 年新頁面獲得第一頁排名。

總結一下 SEO幾耐先見效

  • SEO優化 時間係無絕對值,想要網站流量增長,除係品牌上作出改變,亦要持續優化網頁內容,利用 Backlink ,導回流量並增加曝光率。
  • 你唔係葉問, SEO 唔好淨係整1個 Keyword ,而係多個 關鍵字 去操作與測試。
  • 94.3 % 既 1 年新頁面無任何排名(10頁以後)
  • 5.7 % 幸運獲得排名既頁面,要花2-6個月既 搜尋引擎優化 獲得排名
  • 5.7 % 獲得排名既頁面,要獲得熱門關鍵詞排名,要用上 8 個月以上 SEO

你既新網站、新頁面, SEO 咗成年還都未見成效?因為係正常既。

【SEO入門】網頁速度 Page speed 如何優化?10個網站速度優化教學

20/05/2022by SEO.HKWeb+

網頁速度 的英文叫做 Page speed網頁速度 也是 SEO 優化中的一環,因為網頁速度也是兩百多條 SEO 排名要素之一,過慢的網站速度會使你的關鍵字排名受到影響。如果你跟某個網頁搶攻同一個關鍵字,對方網頁兩秒就能打開並載入完畢,而你網頁卻需要花六秒才能完全載入內容,光是這個影響就足以讓你排名受到影響。

網頁速度(Page speed)可以優化的項目很多,包括壓縮靜態檔(Javascript/css)、提升主機伺服器回應速度、優化資料庫查詢、壓縮圖片…等等,這些項目屬於技術性 SEO 優化的一環,雖然技術性 SEO 沒有內容面 SEO 來得那麼重要,但若你的網頁速度(Page speed)過慢,仍然會影響到你的搜尋結果排名。

如果你還不知道網頁速度(Page speed)是什麼,或是不知道怎樣優化自己的網站速度,以及還不了解網頁速度的優化項目一共有哪些,本篇文章會有完整的教學。

目錄

網頁速度 (Page speed)是什麼?

網頁速度(Page speed),或叫做頁面速度,它是衡量特定頁面內容加載速度的指標。網頁速度越快,意味著使用者打開網頁的時候,可以更快看到第一屏的內容,而不用花時間在等待頁面開啟。

網站速度本身就是 SEO 排名要素之一,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裡面你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項目。google search console 會顯示你的網站上已索引的網址中,一共有多少網址提供良好的網頁體驗。

網頁速度
Google search console 網頁體驗頁面

另外 google search console 還提供了三個網頁體驗訊號項目: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行動裝置可用性跟 https。想了解更細節的說明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網頁速度_page experience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指標

關於網頁速度(Page speed)是 SEO 排名要素之一,Matt Cutts 在 Youtube 影片上也證實了這一點。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看一下 Matt Cutts 是如何談論網頁速度(Page speed)的。

Matt Cutts 談論網頁速度(Page speed)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或網站速度)優化項目有哪些?

下面會列舉出,網頁速度 (Page speed)的各種優化項目,如果你的網站速度過慢,你可以試著從這些地方先著手開始。

1. 提升伺服器回應時間

提升伺服器回應時間的主要做法就是升級主機硬體,比方說很多虛擬主機商都會提供不同等級的主機選項,有些記憶體例如有1G/2G/4G/8G…等等,CPU 也有各種不同等級。

升級主機是提升網站速度最快的方法之一,它唯一的問題是需要花錢。如果有金錢成本上的考量,也可以從其它網頁速度 (Page speed)的優化項目著手,但提升伺服器回應速度確實是最快提升網站速度的方法之一,而且它“用錢就能解決”。

另外:當你使用硬體配備很差的虛擬主機時,隨著你的網站流量開始慢慢變大,你常常會遇到資料庫連線掛掉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頻繁發生,代表你的主機真的撐不住了,你應該往上升級你的主機。

貓熊先生遇到資料庫常掛掉的情況時,就會將主機性能進行升級。

另外,Google 官方也表示:主機回應的速度最好在 200ms (毫秒) 之內。

2. 替網站增加快取(Cache)機制

快取(Cache)機制就是將使用者要的結果先儲存在快取裡,而不需要再跟資料庫連線。常見的快取有檔案快取( file cache) 、記憶體快取(memory cache)…等等,檔案快取是最基本的。

很多內容網站像是 WordPress,使用的也都是檔案快取(File cache)。

使用快取(Cache)機制可以大大減少資料庫請求數,讓你不用頻繁地跟資料庫建立連線,因此建議每個網站一定都要把快取做好做滿。

3. 壓縮圖片

用錢可以解決的事都是小事(例如花錢升級主機性能),不過如果錢是你很大的考量,那麼壓縮圖片則可以算是網頁速度 (Page speed)的重點項目之一。

通常內容網站的 HTML 網頁裡面,檔案最大的通常是圖片,因此有效壓縮圖片,才能大大提升網頁速度 (Page speed)。

這裡推薦使用 TinyPNG 跟 TinyJPG 這兩個線上圖片壓縮工具,它們使用的是無損壓縮,在不讓圖片畫質丟失的前提下,又能將圖片大小縮減50%以上。

圖片壓縮這個優化項目,建議從網站成立的一開始就要做,當你網站流量變大的時候,你會很慶幸自己一開始每次上傳圖片之前,就先壓縮圖片的,因為這對提升網頁速度 (Page speed)很有幫助。

4、壓縮 html / css / javascript 靜態檔

CSS/Javascript 這些檔案都可以叫做靜態檔,都是可以壓縮的。網路上你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工具來壓縮你的 CSS/Javascript 檔案。將靜態檔壓縮也可以提升網頁速度 (Page speed)。

5. 內容網站使用 AMP

AMP 的全名叫做 Accelerated Mobile Pages,是 Google 為了提升行動版網頁速度所推出的項目。AMP 並不適合每個網站,通常只有內容網站比較適合加上 AMP。如果你的網站是使用 WordPress 架設的,通常也只需要安裝一個 AMP 外掛就可以開始使用 AMP了,相當方便。

AMP 的運作機制其實也是一種快取的概念,只是這個快取是存在 Google 伺服器裡面,所以當使用者在手機上打開 AMP 頁面時,你會發現上面的網址是 Google 的網址,因為 Google 把你的網頁儲存在它的快取裡面,當使用者對網站有了第二次的點擊互動時,才會變成使用者自己的網址。

Google 的 AMP 快取機制肯定做得相當好,所以加了AMP 的網站,在行動端的網頁速度 (Page speed)是爆炸快的,通常可能 0.5秒就完全開啟完畢了。

不過 AMP 也有它的缺點,比較適合純內容網站或是新聞網站使用,需要跟使用者有大量互動、會跟後端資料庫聯繫的網站,都不適合加上 AMP。

這裡順便提一點:內容網站加上 AMP,其實可以幫你省錢,因為使用者在行動端開啟的第一個畫面,通通讓 Google AMP 幫你先檔掉了,光是這點就可以幫你省下不少錢以及伺服器的請求數了。

6. 使用 CDN 服務

很多虛擬主機服務商都會提供 CDN 服務,像是知名的 AWS 當然也有提供類似服務,叫做 Cloudfront。知名的免費 CDN 服務則是推薦 CloudFlare。

如果你的網站是使用 WordPress 架設的,通常快取外掛也會有 CDN 的設定,非常方便。

CDN 其實你可以把它當作是最佳化的快取,因為它會從使用者所在的最近的節點去抓取快取,因此 CDN 可以大幅提升網頁速度 (Page speed)。

7. 減少轉址(Redirects)

關於什麼是轉址(Redirects),可以參考先前這篇文章:「301 Redirects 轉址」。每一次的轉址都是向伺服器重新提出一次請求,因此你應該減少網站上轉址的網頁數量,替伺服器減少一些負擔。

8. 解決 Javascript 阻礙頁面渲染時間

有些 Javascript 會在網頁頁面渲染的時候就先被載入,而當 Javascript 程式碼運行過久的時候,會阻擋網頁被渲染的時間。

要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是將網站上的所有 Javascript 檔案放在</body>這個標籤的前面,而將所有 CSS 檔案都放在<head></head>區塊裡面,這樣可以讓網頁快速的先跑出頁面(因為已經先載入CSS,所以不用怕跑出醜陋的頁面),而 Javascript 檔案因為放在</body>標籤前面,所以是頁面渲染快結束的時候再進行讀取。

9. 善用瀏覽器快取(cache)

瀏覽器快取可以減少使用者對伺服器的請求,加快頁面載入的時間。使用瀏覽器快取 (cache) 需要在 HTTP Header 中,設定暫存資源的使用期限,暫存的資源通常包含重要的 HTML、CSS、Javascript、圖片等。

10、移除未使用的 JavaScript / CSS

有些網站會使用一些好用的 JavaScript / CSS 資源庫,例如Jquery、bootstrap…等等,又或者是 WordPress 網站的某些外掛也會加載很多額外的 JavaScript / CSS,那些裡面的 JavaScript / CSS 很多都是沒用到的,可以請工程師處理一下,將它們移除。

上面這十個,就是提升網頁速度 (Page speed)的幾個重點 SEO 優化項目,有需要針對網站速度進行優化的人可以從這些方向著手。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如何影響 SEO?

網頁速度 (Page speed)影響 SEO 是無庸置疑的,下面列出幾點,當你的網站速度/網頁速度過慢的時候,是怎麼影響到你網站的 SEO 關鍵字排名的。

1. 網頁速度會影響SEO 排名

網頁速度 (Page speed)本身就是一個 Ranking factor,所以在所有其它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提升網頁速度 (Page speed)可以改善你的搜尋結果排名。Matt Cutt 在上方影片中也提到了這點。

Google 官方文件,你也會看到 Google 直接了當的告訴你:網頁速度 Page speed 就是 SEO 排名要素之一。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就是 SEO 排名要素之一
網頁速度會影響SEO 排名

2. 網頁速度 (Page speed)會影響跳出率

根據 Google 官方資料顯示,網頁載入時間越長,對跳出率的影響就會越大。

舉例如下:

  • 如果網頁載入時間從 1 秒增加到 3 秒,跳出率就會增加 32%。
  • 如果網頁載入時間從 1 秒增加到 6 秒,跳出率就會增加 106%。

網頁速度影響跳出率也可以參考官方說明: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報告。(下圖是官方說明頁面的截圖)

網頁速度 (Page speed)會影響跳出率
網頁速度 (Page speed)會影響跳出率

當一個網頁因為網頁速度過慢而導致跳出率超高的時候,排名肯定會受到影響。

3. 網站速度會影響爬取頁面的數量

每個網站都會有它的爬取額度(Crawl Budget),網站速度越慢,意味著爬蟲需要等待更久的時間,因此爬取的數量會受到影響。

關於 Google 爬取、索引跟排名,可以參考下面文章。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有哪些檢測工具

下面列出一些推薦的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線上檢測工具,通常這些工具還會直接給你建議,告訴你怎樣優化自己的網站速度。

1. Google Page speed

Google PageSpeed Insights 是 Google 官方提供的工具,相當好用。

點擊下方網址,前往「Page speed」。

接著直接輸入你要檢測的網頁。

PageSpeed Insights
Google Page speed 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Page speed 會跑出各項數據,包括 LCP、CLS…等等,然後下方有最佳化建議,你可以從 Page speed 建議的那些優化項目開始著手。

Page speed 建議的網頁速度優化項目像是有:

  • 排除禁止轉譯的資源
  • 提供 next-gen 格式的圖片
  • 減少無用的 css
  • 減少無用的 javascript
  • 使用合適的圖片大小
  • 壓縮javascript

想針對自己網站上的網頁速度進行優化的人,建議都可以從 Page speed 給的優化項目開始著手。

Page speed 網頁速度優化項目
Page speed 網頁速度優化項目

2. Web Page Test 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Web Page Test 同樣是 Google 官方推薦的工具。點擊下方網址前往。

一樣輸入你的網頁網址就可以開始線上進行檢測。

Web Page Test 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Web Page Test 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Web Page Test 跟 Page Speed 不同的是,它呈現的是類似瀑布流的頁面,讓你知道你自己的 HTML 網頁上的每個資源需要多長的載入時間。

你可以透過下圖這個瀑布流去優化你網站上的檔案。

Web Page Test 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Web Page Test 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3. Google search console 網站使用者體驗核心指標

其實 Google search console 也提供了網頁體驗指標可以讓你直接針對有問題的網頁進行優化。

如果顯示良好的,那就代表該網頁給使用者有良好體驗,如果你的網頁出現在「需要改善」或是「不良」,你就可以前往該頁面進行優化跟檢測。

完整 Google search console 報表教學,可以參考下面網址。

Google search console 網站使用者體驗核心指標
Google search console 網站使用者體驗核心指標

上面就是貓熊先生滿推薦的三個網頁速度優化與檢測工具,有需要的人可以使用看看。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常見問題

網頁速度 (Page speed)是什麼?

網頁速度(Page speed),或叫做頁面速度,它是衡量特定頁面內容加載速度的指標。網頁速度越快,意味著使用者打開網頁等待的時間越短。

網頁速度(Page speed)會影響關鍵字排名嗎?

會的,網頁速度(Page speed)是 SEO 排名要素之一,如果你的網站速度很慢,你的排名就會受到影響。關於網頁速度影響排名,可以參考 Matt Cutts 的影片解說。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總整理

要優化網站速度,你可以從下面十個項目著手。

1. 提升伺服器回應時間
2. 替網站增加快取(Cache)機制
3. 壓縮圖片
4. 壓縮 html / css / javascript 靜態檔
5. 內容網站使用AMP
6. 使用 CDN 服務
7. 減少轉址(Redirects)
8. 解決 Javascript 阻礙頁面渲染時間
9. 善用瀏覽器快取(cache)
10. 移除未使用的 JavaScript / CSS

要知道你的網站上哪些頁面有網頁速度的問題,導致使用者體驗不佳,你可以使用下面三個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1. Google Page speed
2. Web Page Test 網頁速度檢測工具
3. Google search console 網站使用者體驗核心指標

【SEO入門】結構化資料 Structured Data 是什麼?Google官方34種SEO結構化資料

19/05/2022by SEO.HKWeb+

結構化資料 是什麼?結構化資料與SEO排名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卻能透過搶占特殊版位,讓你的網站在千篇一律的搜尋結果頁中鶴立雞群!想知道該怎麼做結構化資料標記?馬上跟我們看下去!

目錄

  1. 什麼是結構化資料標記?
    1. 結構化資料定義、標記結構化資料SEO好處
    2. 淺談Schema.org
    3. 何謂非結構化資料?
    4. 結構化資料 vs 非結構化資料
  2. 有哪些內容可以用結構化資料標記?
  3. 建立結構化資料格式與方法
    1. 給新手們:結構化資料標記協助工具
    2. 結構化資料格式:JSON-LD、Microdata、RDFa
  4. 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
    1. 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
    2. Google Search Console報告
  5. 結構化資料的提醒和常犯錯誤

什麼是 結構化資料 標記?

結構化資料定義、標記結構化資料SEO好處

結構化資料(英文: Structured Data)意思是按照標準化格式來書寫的一段資料,使搜尋引擎資料庫可以更有效率讀懂你的網頁內容,並將內容分門別類。

再講白一點,假設要向搜尋引擎宣告某個網頁的作者是SEO.HKWeb+,我們會程式語言的方式寫上「作者=SEO.HKWeb+」,而經過結構化資料標記的網頁,有機會在搜尋引擎結果頁(SERP)上以複合式搜尋結果出現。

實際案例:正常的搜尋結果可能是長這樣

由Breadcrumb (麵包屑)、Title、Description組成。
正常的搜尋結果

(麵包屑為何重要?推薦閱讀:麵包屑(Breadcrumb)SEO教學!教你改善導覽標記提升排名!

經過結構化資料標記後,我們有機會看到以下這種結果:

結構化資料標記

除了麵包屑、網址、前言之外,還有FAQ,或是星星評分、評論者(或作者)、價錢等額外的資訊。

因此結構化資料標記的好處,可以從2方面來談:

結構化資料標記的好處

  1. 幫助搜尋引擎快速理解網頁內容
  2. 在搜尋引擎上有機會以複合式搜尋結果出現

當千篇一律的搜尋結果頁(SERP)上突然出現特殊的資料呈現時,往往更能吸引用戶目光,帶進可觀的點擊率(CTA)與網站流量,進而幫助網頁排名提升。

(關於SEO網頁排名相關資訊可參考:SEO是什麼?SEO優化怎做?SEO搜尋引擎最佳化完整教學

淺談Schema.org

既然結構化資料是經過「標準化格式」處理,那麼是由誰來制訂這套標準呢?在SEO的領域中,最需要認識的非Schema.org莫屬!

Schema.org是由四大搜尋引擎龍頭 Google 、 Microsoft 、 Yahoo 和 Yandex 共同推出的結構化標記規範紀錄網站。

Schema.org的創立,不只是有利於網站的工程師,對於搜尋引擎、使用者也都有所幫助:

Schema.org

  • 搜尋引擎:統一定義有價值的項目,避免無效資料影響效率,可快速梳理網站內容。
  • 網站工程師/管理者: Schema.org 提供一套標準格式,讓大家有答案可循,不必另外多學語法規則。
  • 搜尋用戶:當網站都有結構化資料標記後,使用者有機會看到更豐富多元、更直覺的結果呈現,加速獲取解答。

因此許多與SEO相關的結構化資料格式範本,你都能在 Schema.org 找得到答案!

何謂非結構化資料?

既然有結構化資料,那是不是也有非結構化資料呢?沒錯!

非結構化資料定義

意即沒有固定格式、固定欄位的資料,可以說亂成一團、讓人無法歸類,常見例如說影片、圖片、語音、PDF檔案、Email、一段純文字等等。

半結構化資料定義

介於結構化資料與非結構化資料之間,有一定的欄位,但填入內容不一定相同。

讓我們用比喻來理解,好比說如果用一份員工資料來解釋:

  • 結構化資料:表示每一列、每一欄都被設定好,生日填生日、電話填電話、姓名填姓名,都需要填入規範內的值。
  • 非結構化資料:大家自行發揮創意,只要能讓人認識員工,都可以被稱為員工資料。
  • 半結構化資料:某列、某欄有規定,但填入內容不一定相同,比如說一樣是工作情況,有的人經驗豐富填了10幾種,而有的人可能剛畢業所以1個都沒有。

結構化資料 vs 非結構化資料

當然若要從數據分析的角度來談結構化資料,這裡面的內容可就太複雜了,所以此處我們針對SEO行業、入門所需的基本資訊來介紹,底下也將3種資料格式簡單為大家做個比較:

結構化資料

半結構化資料

非結構化資料

  • 固定格式
  • 固定欄位
  • 固定順序
具有特定行列或欄位,但內容不一致沒有格式、欄位、順序規定的資料
比如:

  • 標題=SEO怎麼做?
  • 作者=SEO.HKWeb+
  • 發布日=18/1/2022
比如:

  • 員工的工作經歷
  • 招聘的職務內容
比如:

  • 影片檔案
  • 圖片檔案
  • PDF檔案
  • Email
  • 一段沒有行列概念的純文字

有哪些內容可以用結構化資料標記?

參考Google官方說明文件,目前結構化資料有大約34種,底下我們也列出表格讓大家看看:

結構化資料類型有以下34種

文章(Article)當地商家
書籍(Book)Logo
導覽標記(麵包屑)數學解題工具
輪轉頁面(輪播、連續清單、圖片庫)電影資訊輪播(Movie)
課程(Course)預估薪酬
資料集(Dataset)Podcast
雇主評分(EmployerAggregateRating)練習題(Practice problem)
活動(Event)產品資訊(Product)
事實查核問與答
常見問題(FAQ)食譜(Recipe)
居家活動評論摘錄
教學步驟(How-to)網站連結搜尋框
圖片授權軟體應用程式
求職資訊(JobPosting)語音助理(Speakable)
職業訓練 (Beta 版)訂閱和付費牆內容
軟體應用程式(Beta 版)影片(Video)

如果想進一步看看這些功能長怎麼樣,可以參考:探索 Search Gallery

建立結構化資料格式與方法

建立結構化資料格式主要有3種語法,分別為JSON-LD、Microdata、RDFa。在進入程式語言的拆解之前,我們先來教你新手入門的結構化資料標記方法!

給新手們: 結構化資料標記協助工具

對於無法自行撰寫程式語言的SEO人,該怎麼操作結構化資料標記呢?首先,若你使用外部內容管理平台(CMS),如Wordpress,很可能有許多外掛軟件能夠幫助你快速建立結構化資料。

如果你的網站不支援結構化資料外掛軟件,我們推薦你使用Google提供的結構化資料標記協助工具

結構化資料標記協助工具

這項工具支援基本的14種結構化資料類型,包含問與答、文章、活動、當地商家、產品、電影、餐廳等等,而且操作步驟簡單:

  1. 選擇資料類型
  2. 輸入你要設定結構化資料的網址或電子郵件HTML,按下「開始標記」
  3. 將你想要標記的地方反白,選擇資訊類型
  4. 盡量將預設的資料類型填滿,按下「建立HTML」(可調整輸出格式JSON-LD或Microdata)
  5. 將代碼複製並貼到網頁的HTML標頭

不過畢竟工具支援類型有限,如果想要寫FAQ、輪播等其他形式,就還是得另外自己產出程式語言。

💡好用工具推薦:FAQ Schema 結構化數據生成器

如果你想要寫FAQ Schema,可以嘗試看看這個簡單的工具,可以輕鬆建立FAQ的程式碼,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喔!

👉試試FAQ Schema 結構化數據生成器

如果你看過其他結構化資料介紹文,你可能會發現怎麼Welly沒提到「資料螢光筆」功能?

這是因為早期Google Search Console還沒改版前,「資料螢光筆」確實很適合新手使用,但在2021年Google Search Console更新後,這項功能暫時無法使用了,因此我們就先不介紹囉。

結構化資料格式:JSON-LD、Microdata、RDFa

這一個部份我們將為大家拆解結構化資料的模樣,減少大家對程式語言的恐懼感!

首先JSON-LD是Google所推薦的語法,所以我們接著也著重用JSON-LD來解釋。

1. JSON-LD

JSON-LD的優點是能夠獨立於使用者可見文字之HTML之外,所以在撰寫、修改上都可以在一個區塊內統一處理,並且寫法簡單、清楚。

我們使用Google提供的範例來拆解,假設今天我們要寫的目標是食譜,那麼擷取一部分JSON-LD結構化資料會長這樣:

JSON-LD

簡單拆解JSON-LD語法3步驟:

  1. 透過@context來宣告正在使用schema.org結構化資料
  2. 透過@type來宣告結構化資料的類型
  3. 添加該類型所必需的資料,例如Recipe需要透過name來填寫食譜名稱

話說白了,其實結構化資料很像是填空遊戲,你只要先從Organization of Schemas找到你想要標記的結構化資料類型,再根據該類型所需要的資訊內容,一個一個填上去即可。

比如說Recipe接下來還需要CookTime(烹飪時間)、CookingMethod(烹調方法)、RecipeIngredient(配方材料)等等。

完整的範例可以參考Add structured data to your web pages中的第3步教學,並複製下來自己修改。

另外也可以參考我們之前寫過麵包屑的設定教學,其中也有結構化資料的設定,推薦大家也可以再對照看,能幫助更清楚地理解喔!

原則上是Schema.org類型裡面提到的描述盡量填寫越多越好,這樣能夠給予搜尋引擎更多資訊,使最終呈現結果有更多可能性。

這就像做菜一樣,備料備齊了,才有可能做出最美味的料理,但若缺少其中幾項,可能成品還是會留下遺憾。

2. Microdata

Microdata的語法通常會與使用者可見文字之HTML混合在一起,所以辨認、修改上需要花費心力來確認調整區塊,再一一處理。

假設我們要標記的是電影《阿凡達》的頁面,Microdata的結構化資料標記長這樣:

Microdata

簡單拆解Microdata語法3步驟:

  1. 在HTML的首行<div>中添加<itemscope>,來宣示這塊HTML屬於特定項目
  2. 添加<itemtype>,並指定結構化資料類型
  3. 用itemprop添加更多附加資訊,例如itemprop=”name”、itemprop=”director”

來源:Getting started with schema.org using Microdata

3. RDFa

RDfa和Microdata有一樣的缺點,會與使用者可見的HTML文字混雜,所以修改不易,而且語法也和Microdata長得十分相似,比如說如果是要標記產品類型,我們節錄一部分的RDfa語法會長這樣:

RDFa

簡單拆解RDFa語法2步驟:(以Microdata為基礎來理解)

  1. Microdata的itemtype在RDFa改成typeof
  2. Microdata的itemprop在RDFa改成property
  3. Microdata的itemscope被刪除

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

越過了最艱難的結構化資料格式和程式碼,接下來我們準備進入收尾。

做好結構化資料以後,可別忘了使用測試工具來確認是否有錯誤,主要工具有2個:

  1. 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
  2. Google Search Console報告

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

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是由Google官方所提供,可以貼上網址或測試代碼來檢測,並且可以選擇測試電腦或手機版,並且當你有未填寫完整的事項時,也可以從這裡得知,進而幫助你修改。

以SEO.HKWeb+的客戶文章為範例,它符合「文章和導覽標記」這2種結構化資料:

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

請特別注意網址測試的時候,必須是公開網址喔!

(所以有時候如果你想知道競爭對手用了什麼結構化資料,只要是公開的,你都可以丟上去看看)

而程式碼檢測,則可以在網頁尚未發布的時候,先把程式碼丟上去看看有沒有錯誤。

Google Search Console 報告

當網站發布以後,我們也要時不時到Google Search Console報告,確認看看搜尋引擎爬蟲爬取我們設定的結構化資料有沒有遇到問題。

這部分通常會從Google Search Console的「涵蓋範圍和導覽標記」來監測,詳細Google Search Console教學可以參考這篇文章:Google Search Console教學,掌握4點快速安裝與使用!

結構化資料的提醒和常犯錯誤

1. 設完結構化資料,搜尋結果不一定會顯示

不少人可能會想問設置完結構化資料,Google就會完全如實顯示嗎?答案是:不一定

結構化資料就跟許多SEO的優化技術一樣,我們能夠傳遞給Google友善的訊號,但最終決定權還是在Google手上。

使用結構化資料會「啟用」相關功能,但Google依然會考量使用者搜尋意圖、搜尋紀錄、所在位置和裝置類型,來提供使用者最佳的搜尋體驗。

2. 不要設定與網站內容無關的結構化資料

記住SEO的目的是要提供給使用者最佳的搜尋結果,所以不要為了搶佔特殊版位,而故意設定與網站內容無關的結構化資料。

比如說你的網頁明明是關於食物的,你卻用了體育相關的結構化資料,希望獲得相關頭條版面,若被Google偵測出來,有可能因此認定你的網頁為垃圾內容,而調降排名而減少曝光。

3. 不是所有結構化資料都會立即顯示

雖然結構化資料有30餘種,但並不是每一種在中文語系都支援,目前我們比較常看到的有文章、導覽標記、FAQ、輪播資訊、產品資訊等等。

然而Google依然持續更新,所以現在尚未顯示、支援中文語系的內容,不見得未來也不會顯示,所以按照Schema.org的標準來填好、填滿,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如果你對於結構化資料還有疑問,SEO.HKWeb+團隊有專業工程師與SEO資深顧問,歡迎透過下方按鈕與我們聯繫洽詢!

【SEO入門】SEO專有詞彙及其解釋

18/05/2022by SEO.HKWeb+

SEO新手,好多時攪唔清相關 SEO專有詞彙及其解釋 ,等SEO.HKWeb+為你逐一介紹,攪清「結構化資訊標籤、長尾關鍵字、JSON-LD、Robot.txt」等意思,探索優化SEO的方向,協你提高引擎最佳化的功力。

SEO專有詞彙及其解釋

SEO專有詞彙及其解釋

  • 第一章:SEO Fundation
  • 第二章:抓取、索引及排名
  • 第三章:關鍵字研究
  • 第四章:站內優化
  • 第五章:技術性優化
  • 第六章:建立連結及建立連結權重
  • 第七章:測量、優化及執行SEO

第一章:SEO Fundation

10個藍色連結 (10 blue links):搜尋引擎呈現搜尋結果的格式(舊式),也就是自然搜尋後所呈現的10個網頁連結列表,目前大都稱為「搜尋結果頁面SERP」。

黑帽 (Black hat):違反Gooogle品質指南的「搜尋引擎優化SEO」手段

白帽 (White hat):遵守Google品質指南的「搜尋引擎優化SEO」手段。

爬取/抓取 (Crawling):搜尋引擎發現你的網頁的過程。

取消索引 (De-indexed):從Google索引裡移除一個網頁或一組網頁。

精選摘要 (Featured snippets):某些優秀的文章,會直接出現在「搜尋結果頁面SERP」最上面的欄位。

Google我的商家訊息 (Google My Business listing):提供區域性企業的免費清單列表。

圖片輪播 (Image carousels):在「搜尋結果頁面SERP」裡,圖片從左到右出現。

索引 (Indexing):在爬取網頁後,組織及儲存網頁的內容。

搜尋意圖 (Intent):在「搜尋引擎優化SEO」的範圍裡,搜尋者在搜尋欄裡輸入這個字詞後想得到的是什麼回答?

KPI:關鍵績效指標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是個可以評估此項活動達成目的成功率的衡量指標。

LSI:潛在語義索引(Latent Semantic Indexing),不同的單字可以表示同一個意思,一個單字也可能有很多種不同解釋。LSI就是用來解決關鍵字搜尋的精準度,讓Google在爬取網頁的時候,把常見的關鍵字精準定位、整理。使用者搜尋時,LSI就會找出與搜尋關鍵字最相關的內容,呈現在SERP。

Google 在地商家 (Local pack):基本上,由三家當地商店以上所組成的列表,出現於尋找當地商品或服務的搜尋,像是「離我最近的車行在哪?」

自然搜尋 (Organic):在搜尋結果裡所得到的位置,與付費廣告所得位置不同。

問答集 (People Also Ask boxes):在 SERPs 上的一種欄位,列出搜尋者輸入特定問題的相關回答。

查詢、搜尋 (Query):輸入搜尋欄的字詞。

排名 (Ranking):搜尋結果依照與問題相關程度來排序網站。

搜尋引擎 (Search engine):一種訊息檢索程序,在資料庫裡查詢與用戶問題相符合的答案,像是Google、Bing,和Yahoo。

SERP功能 (SERP features):以非傳統形式顯示搜尋結果頁面。

SERP:搜尋結果頁面,執行搜尋時所看到的網頁。

流量 (Traffic):到網站的訪問量。

URL:「統一資源定位符號」,通常稱為網址,是網絡的每個內容的位置或地址。

網站管理員指南 ( Webmaster guidelines):像Google或Bing這類搜尋引擎會發布與搜尋引擎的相關準則,目的是在協助網站擁有者所創造的內容,可以在搜尋結果被找到、索引及表現良好。

第二章:抓取、索引及排名

2xx狀態碼 (2xx status codes):表示網頁請求成功的狀態碼。

4xx狀態碼 (4xx status codes):用戶端的網頁請求錯誤狀態碼。

5xx狀態碼 (5xx status codes):因伺服器錯誤而無法執行網頁請求的狀態碼。

進階搜尋 (Advanced search operators):在搜尋欄裡輸入特別字詞語彙或命令,以更進一步查詢。

演算法 (Algorithms):一個程序或程式,用有意義的方式檢索、排序、儲存資訊的過程。

反向連結 (Backlinks):或稱「入站連結」,意思是從其它網站指向自己網站的連結。

搜尋機器人 (Bots):又稱「搜尋爬蟲」或「搜尋蜘蛛」,它們會進入網路搜尋網站內容。

快照 (Caching):一種網頁的儲存版本。

咖啡因架構 (Caffeine):Google的網頁索引系統,咖啡因架構是網頁內容的索引或集合,而搜尋蜘蛛是出去尋找網頁內容的搜尋器。

平台網頁 (Citations):也被理解為「企業清單」,平台網頁是網頁引用本地公司名稱、地址及電話號碼。

遮蔽 (Cloaking):顯示給搜尋引擎的網站內容,與顯示給訪客的內容不一樣。

平均抓取數量 (Crawl budget):搜尋引擎能在你的網頁抓取的平均網頁頁數。

搜尋爬蟲指令 (Crawler directives):指示搜尋爬蟲去爬取你希望它在你的網站爬取及索引的內容。

距離 (Distance):在區域裡,距離意思是多接近某地,或是搜尋者的位置與特定搜尋問題的位置。

參與度 (Engagement):搜尋者如何通過「搜尋結果頁面SERP」與你的網站進行互動的資料。

E-A-T (Expertise, Authoritativeness, Trustworthiness在 2021 的 ” Google Search Quality Rating ” 中,多次提到 Google E-A-T 並詳細的說明了 專業性(Expertise),權威性(Authoritativeness),可信性(Trustworthiness已成為搜尋評比的重點之一。

Google品質指南 (Google Quality Guidelines):由Google詳細列出因為惡意或企圖操作搜尋結果而被禁止的策略。

Google Search Console:由Google提供的免費程序,可以讓網站擁有者監控它們的網站在搜尋上表現如何。

HTML:用來創造網頁的超文本語言。

索引狀態 (Index Coverage report):由Google Search Console顯示在你的網站裡,被收錄至索引的網頁狀態。

索引 (Index):搜尋爬蟲所發現的網站內容,判斷內容優質可提供給搜尋者,而收錄至索引這個龐大資料庫。

內部連結 (Internal links):在自己的網站裡,指向相同網站裡其它網頁的連結。

JavaScript:一種程式語言,可添加基本元素到網頁。

登入表格 (Login forms):當訪客要取得網頁內容,需要經過登入認證的網頁。

人工懲罰 (Manual penalty):人工審核者根據Google「人工行動原則」,確定了你的網站的某些網頁,違反了Google品質指南,將對網站進行處罰。

meta 標籤 (Meta robots tag):指示搜尋爬蟲如何爬取及索引你的網站的一段程式碼。

導航、選單列表 (Navigation):連結清單,通常固定於網頁某個地方,可協助引導訪客到你的網站裡的其它網頁,通常,這些連結清單會出現在你的網站上方列表(上層導航),網站旁邊欄位(網頁導航),或網站底部(頁腳導航)。

Noindex 標籤:指示搜尋引擎不要將這個網頁收錄至索引的meta標籤。

PageRank:Google核心算法中的一項,藉由計算反向連結到該網頁的連結的數量與品質,分析該網頁的連結及計算網頁重要性的程序。

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搜尋引擎根據個人的搜尋習慣與愛好等相關特定資訊 ( 例如搜尋者當下位置及搜尋歷史 ),修改其搜尋結果。

突出性 (Prominence):在Google 在地商家裡,特別顯示那些具有知名度也被大眾喜愛的商家與企業。

RankBrain:學習Google核心算法的機器,根據網站與搜尋問題的關聯性及幫助程度,提升該網站來修正網站排名。

關聯性 (Relevance):在Google 在地商家裡,相關性指的是當地企業與搜尋者問題有多少關聯性。

Robots.txt:一種文件,指示搜尋蜘蛛要搜尋或不要搜尋你的網站中哪一部分。

搜尋表格 (Search forms):指的是在網站裡的搜尋表格或搜尋功能,能幫助搜尋者找到想要的網頁。

搜尋品質評估者指南 (Search Quality Rater Guidelines):在現實中,替Google決定網頁品質的人工審核者,所參考的指南。

網站地圖 (Sitemap):你的網站裡的網址清單,讓搜尋爬蟲可以發現及索引你的網站內容。

垃圾郵件策略 (Spammy tactics):就如黑帽手法,垃圾郵件策略也違反了搜尋引擎品質指南。

URL資料夾 (URL folders):以斜槓(/)分隔在TLD(.com)之後出現的部分網站資訊。例如,在“coners.com.tw/blog”中,可以說“/blog”是一個文件夾。

URL參數 (URL parameters):附加到URL後的程式碼,可以改變網頁內容(主動參數),或追蹤資訊(被動參數)。

X-robots標籤 (X-robots-tag):指示搜尋爬蟲如何搜尋及索引網頁內容,就如meta 標籤。

第三章:關鍵字研究

意圖不明確 (Ambiguous intent):指的是輸入的搜尋字詞,無法明確顯示搜尋者的目標及更具體的要求。

商品調查查詢 (Commercial investigation queries):搜尋者想要比較商品並找出最符合它們需求的答案。

資訊查詢 (Informational queries):搜尋者尋找能回答自己輸入問題的資訊。

關鍵字困難度 (Keyword Difficulty):在MOZ,關鍵字困難度是一個可以被測量指標,以分數形式表在網站排名想要表現突出的困難度。

關鍵字規劃工具 (Keyword Explorer):可以更深入發現及研究關鍵字的MOZ工具。

本地搜尋 (Local queries):在特定的地點,搜尋者輸入搜尋某物或某服務的一項問題,像是「離我最近的咖啡店」或「在公館的健身房」等。

長尾關鍵字 (Long-tail keywords):基本上,內容超過三個字詞的長尾關鍵字,通常比短尾關鍵字查詢更具體。

導航搜尋 (Navigational queries):搜尋者想要去某個網站,例如臉書。(輸入搜尋欄的問題即臉書)

地區性關鍵字 (Regional keywords):特定語言環境的關鍵字。以台灣為例,將絞肉鋪在白飯上,北部通常稱為「滷肉飯」,而南部人通常會稱「肉燥飯」。假設你人在板橋,你可以嘗試去搜尋,看看哪一個關鍵字會在你的搜尋頁面上比較熱門。

搜尋量 (Search volume):關鍵字被搜尋的次數。許多關鍵字研究工具會顯示關鍵字的每月估計搜尋量。

季節性趨勢 (Seasonal trends):一些特定的關鍵字會隨著時間變動,而成為當下的一種趨勢,像是「萬聖節服裝」會在10月31前一周變得很熱門。

種子關鍵字 (Seed keywords):指的是描述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主要關鍵字詞。

購買性搜尋 (Transactional queries):搜尋者想要採取的行動,例如購物。如果關鍵字位於行銷管道中,則交易查詢將位於底部。

第四章:頁內優化

替代文字 (Alt text):在HTML程式碼裡的一種文件,用來描述網頁裡的圖片。

錨點文字 (Anchor text):連結至網頁的文字。

自動生成內容 (Auto-generated content):網頁內容並非由人類所寫,而是由編碼程式所撰寫的內容。

重複內容 (Duplicate content):在同一個網域裡,或在同一個網域裡的不同網頁,有相同網頁內容。

地區性修飾 (Geographic modifiers):描述具體位置或服務範圍。以比薩為例,這個詞並不是地理修飾符,「板橋的比薩」才是。

標頭標籤 (Header tags):一項HTML的元素,用來描述網頁標題。

圖片壓縮 (Image compression):在不破壞圖片的品質下,縮小圖片檔案的大小,這樣做可以加快網頁讀取速度。

圖片地圖 (Image sitemap):特指網站裡的圖片網址的網站地圖。

關鍵字填充 (Keyword stuffing):一種垃圾郵件策略,在網頁或連結裡過度使用重要關鍵字,或是它們的變形。

連結可訪問性 (Link accessibility):連結可以被大眾或網路爬蟲的容易度。

連結權重 (Link equity):連結可以將網站的價值或權限傳遞至目的地。

連結量 (Link volume):一個網頁裡的連結數量。

本地商家結構化資訊 (Local business schema):在網頁上標註位置的結構,可以協助搜尋引擎了解本地企業的官方資訊。

meta描述 (Meta descriptions):描述網頁內容的HTML元素,Google有時候會收錄至搜尋引擎的精選片段。

熊貓演算法 (Panda):一種Google演算法,以更新低品質內容為目標。

協議 (Protocol):指的是在網域前的”http”或”https”,監控數據在伺服器與瀏覽器間傳播狀態。

重新導向 (Redirection):網址從原地移至另一地,大部分重導向都是永久性的,例如301重導向。

Rel=canonical:一種標籤,讓網站擁有者可以告訴Google哪一種版本的網頁是原創的,哪一些則是重複內容。

剽竊內容 (Scraped content):從其它不屬於自己的網站,取走內容,且沒有經過對方同意便重製內容。

SSL憑證 (SSL certificate):安全通訊階層,用來加密伺服器與搜尋者的瀏覽器間的密碼數據。

薄弱內容 (Thin content):近乎完全沒內容可以提供給搜尋者使用。

圖片縮圖 (Thumbnails):圖片相較於原先版本的大圖片,再小一些。

Title標籤 (Title tag):一種HTML元素,用來強調網頁標題。

第五章:技術性優化

AMP:加速移動網頁(AMP)目的是讓使用行動裝置的訪問者能更快速觀看體驗。

非同步 (Async):Asynchronous的縮寫,指的是在架構網頁時,瀏覽器不需要等到任務完成,就可以往下一步進行。

瀏覽器 (Browser):網頁瀏覽器,例如Chrome或Firefox,是一種能讓你在網頁裡取得資料的軟體,當你向瀏覽器提出請求,便是指示瀏覽器去取得必要的資源,並呈送網頁到你的裝置。

整合 (Bundling):將多項資源結合成一項資源。

ccTLD:指的是與國家或地區相關的頂級域名程式碼,例如”.tw”會被認為是與台灣相關的國家域名程式碼。

客戶端與伺服器端呈現 (Client-side ; server-side rendering):指的是跑程式碼的地方。客戶端指的是在瀏覽器執行一份文件;伺服器指的是文件在伺服器上執行,伺服器再以完全呈現的狀態發送至瀏覽器。

關鍵轉譯路徑 (Critical rendering path):瀏覽器轉化HTML、CSS和JavaScript成可見網頁的過程。

CSS:讓網頁呈現特定外觀(例如字型或顏色)的一種樣式程式碼。

DNS:域名伺服器,讓域名(例如“coners.com.tw”)可以連結到IP地址(例如 “127.0.0.1”),以便瀏覽器可以下載網頁上的資源。

DOM:文件對象模型(DOM)是HTML文件的架構,它定義了如何讀取文件,以及被其它語法改變的方式(如JavaScript)。

域名註冊商 (Domain name registrar):管理還留在網路上的域名的公司。

分面搜尋 (Faceted navigation):多用在購物型網站。分面搜尋提供多項分類及過濾選項,協助訪客更容易在成千上萬的網址裡,鎖定它們想要的。例如,可以在衣服網頁以價格分類,從價格低到價格高,也可以使用過濾器只看小號的衣服或是大號的衣服。

網址審查工具 (Fetch and Render tool):Google Search Console所提供的一項工具,可以讓你了解Google對於該網頁的看法。

文件壓縮 (File compression):使用更少的空間來編寫資訊的過程,縮小檔案。現今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壓縮文件的技術。

Hreflang:告訴Google這份內容所用哪種語言的標籤。這可以協助Google呈現適當語言版本的網頁給訪客。

IP地址 (IP address):網路協定地址是描述特定網站的一串數字,分配域名給這些IP地址是為了讓大眾更好記,但是網路需要這些數字去尋找網站。

JSON-LD: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for Linked Data (JSON-LD)是一種用於結構化數據的格式。例如,schema.org可以暗示許多種不同格式,JSON-LD只是其中一項格式,但這是Google首選的格式。

延遲下載 (Lazy loading):一種延遲下載的方式,直到東西需要被下載,這個方式通常改善網頁速度。

縮小 (Minification):縮小某事物指的是從資源裡盡可能移除不需要的元素,壓縮可以縮小某事物,縮小就確實是移除某些事物。

行動優先索引 (Mobile-first indexing):在2018年,Google已經逐步從桌上型網頁優先索引,改成行動網頁優先索引,這項改變代表Google在爬取及索引時,會以行動版網頁優先於桌上型網頁。

分頁 (Pagination):網站擁有者可以選擇將網頁按照順序分成好幾個部分,就像書裡的每一頁,這特別對大型網頁有幫助,分頁標誌為rel=”next”,以及rel=”prev”兩項標籤,指示每個網頁按較大順序排列的位置,這兩項標籤可以協助Google了解這些網頁應該要合併連結屬性,以及搜尋者應該要被送至這些網頁裡的第一頁。

程式設計語言 (Programming language):撰寫電腦可以理解的結構,例如,JavaScript就是一種程式設計語言,用來增加網頁裡的動態元素。

呈現 (Rendering):瀏覽器將網站語言轉換成可見的網頁的一段過程。

阻止呈現腳本 (Render-blocking scripts):在網頁可以被讀取前,強迫瀏覽器等待,阻止呈現腳本可能會添加額外步驟,瀏覽器才能完全呈現網頁。

響應式設計 (Responsive design):Google以對行動型網站友好的設計模式為首選,響應式設計讓網站可以適應不同設備,呈現適合的網站顯示方式。

豐富摘要 (Rich snippet):摘要指的是Google或其它搜尋引擎,在搜尋結果上預先顯示該網址的標題及說明。「豐富」的摘要是比標準的摘要更加強調的版本,一些豐富的摘要可以用標記來推廣,例如在搜尋結果上的網址旁展示評論標記的星級。

結構化資訊標籤 (Schema.org):鑲崁於網頁裡的程式碼,提供額外的相關資訊給搜尋引擎,使用Schema.org的數據會被認為是有結構的,也就是說這些數據是有組織過的。

SRCSET:就像響應式設計的圖片版本,SRCSET會在不同狀況下顯示不同版本的圖片。

結構性數據 (Structured Data):「組織化」數據的其它說法,例如,Schema.org是一種組織數據的方式,將額外資訊按標籤分類,可以協助搜尋引擎理解這些資訊。

第六章:建立連結及建立連結權重

10倍內容 (10x content):由Rand Fishkin所創,用來描述在相同主題上,比其它網站還要優秀10倍以上的內容。

擴大影響 (Amplification):使用社交媒體、買廣告以及其它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分享或散播你的品牌給全世界。

DA:網域權重,是MOZ的一項指標,用來預測一個網域的排名能力;最好是將其運用成競爭性指標(例如,將網站的DA分數與競爭對手的分數比較)。

取消索引 (Deindexed):在搜尋引擎索引中移除網址、部分網址或整個網域。這可能有好幾個原因,像是網站因為違反Google的品質指南,受到人工處罰,從索引中移除。

工商網站連結 (Directory links):本地SEO中的「工商網站」,指的是本地商家的總列表,通常包括每個企業的名稱、地址、電話號碼和其它與企業網站相關訊息,「目錄」也可以指的是一系列違反Google指南的不自然連結,低品質目錄網站或書籤網站。

論壇連結 (Editorial links):自然地取得連結,也可以出於作者自己意願(不是透過付費或是威脅),這些連結被認為是有經過編輯,能被社會討論的。

Fresh Web Explorer:MOZ的一項工具,能讓你掃描網站,監視特定字詞,例如你的品牌名稱。

Follow:連結的預設狀態,“follow”的連結會經過PageRank檢查。

Google Analytics:可以協助網站擁有者瞭解人們與自己網站的互動狀況,在Google Analytics可以看到的各式報告,例如購買報告,會顯示網站裡的訪客是透過何種管道而來;或是轉換報告,顯示人們在網站上完成目標(像是填寫表格)的比率。

Google搜尋運算子 (Google search operators):可添加至查詢的特殊文字,用來更進一步搜尋,例如,在域名回報所有索引網頁前,加上”site”。

部落客推薦 (Guest blogging):常用作建立連結的策略,部落客推薦涉及了投稿文章(或是文章概念)到版主,希望它們會展示你的內容,並且願意在自己的網站提供連結,連至你的網站,但還是要小心謹慎!在錨點文字上填充大量關鍵字的連結,或是大規模地訪客貼文都會違反Google的品質指南。

建立連結 (Link building):雖然「建立」聽起來是要自己去創造自己網站的連結,但實際上,連結的建立是在其它網站取得連結,讓該網站可以連結到你的網站,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搜尋引擎建立網站權重。

交換連結 (Link exchange):也可以稱作互惠連結,交換連結指的是如果你的網站有連結至對方的網站,對方的網站才會提供連結連至你的網站,要注意的是大量的交換連結也會違反Google的品質指南。

Link Explorer:MOZ的一項發現及分析連結的工具。

網站連結評估 (Link profile):詳細描述如選定網域、子域或URL等所有入站連結的一種術語。

非結構化連結平台 (Linked unstructured citations):在非目錄連結平台,加入企業的完整或部分聯繫資訊,像是線上新聞、部落格、最佳(商品/企業/服務…等)清單。

MozBar:一種可以插入Chrome瀏覽器地擴充功能,讓你可以方便地檢視所選網頁的相關指標,例如DA、PA、標題標籤等。

NoFollow:用rel=”nofollow”的連結不會經過PageRank檢查。Google建議這項標籤用在幾種特殊情況就好,像是付費連結。

PA:與DA相似,網頁權重(Page Authority,PA)能預測各網頁的排名能力。

付費連結 (Purchased links):以金錢或其它有價值的事物,來交換連結。若連結以廣告的形式購買,則應以nofollow標籤標註,才不會經過PageRank檢查。

品質流量 (Qualified traffic):當流量有品質,通常意味著訪客意圖與網頁主題非常有相關性,因此訪客更有可能找到有用的內容並能消化資訊。

推薦流量 (Referral Traffic):流量從一個網站傳送至另一個網站,例如,人們在Facebook點擊你的網站連結,因此你的網站便有了訪客,Google Analytics會在Source/Medium報告裡,將此流量歸於臉書推薦流量(“facebook.com / referral”)。

資源網頁 (Resource pages):通常用於建立連結,資源網頁主要包含能到其它網站有用連結清單。如果你從事email行銷軟體,可以查詢關於「資源」的行銷標題,並與網站擁有者聯繫,看看是否能在它們的網頁添加連結連至你的網站。

情緒 (Sentiment):人們提到你的品牌,所體會到的感受。

垃圾郵件策略分數 (Spam Score):Moz的一項指標,使用一系列與受罰網站相關標誌,來測量自己網域可能被處罰的風險。

不自然的連結 (Unnatural links):Google描述不自然的連結就像是「沒有經過網站擁有者編輯或擔保,直接在網頁上創造連結。」這違反Google的指南,Google會對違規得網站罰款。

第七章:測量、優化及執行SEO

API:應用程式介面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藉由取得功能或其它服務的數據,像是操作系統或是應用程式的數據,來創造應用程序。

跳出率 (Bounce rate):不會在你的網站進行下一步動作的訪客,佔總訪客的比率,例如,有人訪問你的首頁後,直接離開沒有再繼續瀏覽這個網站裡的其它網頁,這就是增加一個跳出。

管道 (Channel):你可以用來吸引或取得流量的不同媒介,像是自然搜尋或社交媒體。

點閱率 (Click-through rate):點擊網站的比率。

轉化率 (Conversion rate):將訪問轉化成網站目標的比率,轉化率能顯示我的網站裡有多少訪客填寫表格、使用網站聯絡資料或打電話及註冊。

有效潛在客戶 (Qualified lead):如果你在網站鼓勵潛在客戶透過電話或其它表格聯繫你,每個聯繫你的客戶都是你的潛在客戶,並非所有潛在客戶都會變成客戶,但是有效潛在客戶,因為觀念相似,有很大的機會成為付費客戶。

Google Analytics goals:你希望人們在你的網站採取什麼行動?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你可以在Google Analytics goals將你希望人們採取的行動設成目標,追蹤其轉換率。

Google代碼管理工具 (Google Tag Manager):管理多個網站追蹤程式碼的中心。

Googlebot / Bingbot:像Google或Bing這類主要尋引擎,透過它們的搜尋爬蟲、搜尋蜘蛛,來爬取網站。

Kanban:一種排訂行程的系統。

平均瀏覽頁數 (Pages per session):也稱為網頁深度(page depth),指的是人們在你的網站中單一會話裡瀏覽的平均頁數。

網頁速度 (Page speed):由多項元素共同影響,每項因素同等重要,像是網站首次運作及網站與用戶互動的過程。

修整 (Pruning):在「搜尋引擎優化SEO」裡,修整通常指的是移除低品質網頁,目的是為了提升網站整體品質。

滾動深度 (Scroll depth):追蹤訪客滾動你的網頁的深入程度。

Scrum board:需要完成的大目標需要做許多工作,Scrum board可協助遲須追蹤這些工作的進度。

搜尋流量 (Search traffic):從搜尋引擎(如Google)傳送至你的網站的訪問流量。

網頁停留時間 (Time on page):在點擊下一頁之前,訪客花費在你的網頁上的時間,Google會根據用戶點擊你的網站裡下一頁的時間,來追蹤網頁時間;如果跳出會話Google會測定網頁時間為0。

UTM程式碼 (UTM code):可以在URL後添加參數,追蹤更多的每次點擊相關細節,像是來源、媒介及活動名稱。